|行业新闻

进入4月,各车企、品牌相继发布3月份及第一季度批发量/终端销量/交付量数据。受去年初爆发的疫情所产生的当月超低基数,今年3月车市整体表现仍有着较为不错的数据。具体情况如下:
颜色标注标准:同比低于大盘增速为绿色,其中,单月销量同比增长74.9%、第一季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75.6%
多数车企同比销量暴增,但跑输大盘者仍有不少
从整车车市来看,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一期产销数据显示,2021年3月,我国完成销售252.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74.9%;2021年一季度,我国汽车销量达648.4万辆,同比增长75.6%。
单月销量同比增长74.9%、第一季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75.6%便成为了衡量各车企3月销量是否过线的标准值。
从上表盖世汽车统计的车企销量数据来看,尽管众车企3月销量同比增速喜人,但仍有不少车企增速落后大盘(单月、累计同比增速不及大盘者已进行标绿处理)。
有跌必有涨,除上述车企外,仍有部分3月市场表现跑赢大盘的车企,如以领克、WEY、红旗为代表的的自主高端品牌以及以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均实现了三位数的单月销量同比、累计销量同比。
4月8日,长城汽车发布2021年3月产销数据。3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110,736辆,同比增长84.4%,环比增长24.4%;1-3月,长城汽车累计销售338,798辆,同比大涨125 %。旗下各品牌的表现来看,哈弗品牌仍是主力品牌,3月销售新车67,187辆;但WEY品牌单月销量同比大增178.2%,达8,499辆,1-3月累计销量近万辆,同比增长162.59%。
沃尔沃方面,继2021年前两个月连续创零售历史新高后,沃尔沃汽车3月市场表现持续强劲上扬,在中国大陆市场共售出15,979辆,同比增长67.6%,实现了连续12个月的双位数增长。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大陆市场累计销量已达45,151辆,同比增长118%,连续三个月的优异表现,使得沃尔沃汽车创下品牌史上最佳第一季度销量纪录。
新能源汽车需求稳定,私人消费者接受度正逐步提升
对于汽车市场当月销量平均增幅贡献最大的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车企,尤其是新势力企业。
蔚来3月交付量为7253辆,同比增长373%,位居新势力交付量第一。与其他新势力相比,蔚来在售车型相对较多,3月,蔚来ES8交付1529辆,ES6交付3152辆,EC6交付2576辆。三款车型支撑下,蔚来当月交付量创造了交付以来的月度新高。
交付量位居第二的是小鹏汽车,其当月交付量为5102辆,同比增长384%。其中,小鹏P7交付2855辆,小鹏G3交付2247辆。理想汽车与小鹏汽车3月交付量比较接近,其3月交付量为4900辆,同比增长238.6%。
相较于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整体走高,大集团新能源业务则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喜忧参半。根据中汽协公布3月车市产销数据显示,2021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2.6万辆,环比增长1.1倍,同比暴增2.4倍;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与1-2月相比,增速有所减缓。
在此大环境下,长城汽车旗下主要主打新能源汽车的欧拉品牌再次创下销量新高,3月共销售新车13,049辆,同比大增1,038%,1-3月累计销售30,683辆,同比劲增1,035%,增速远超大盘。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就比亚迪于4月6日晚间披露的2021年3月份产销数据显示,其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量达23,386辆,同比增长98.81%;2021年1-3月累计销量达53,380辆,同比超148.03%。但显然,若按照网络上曾曝光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年销40万辆目标来看,至此其完成率不足14%。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指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的较好表现离不开两大关键因素的推动,一是在国内外车企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另一个是私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升。
芯片问题不容忽视,二季度产量恐受影响
对于汽车市场接下来的销量走势,中汽协表示,近期政府针对促进消费以及为企业减负等方面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化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覆盖范围,这些措施对于消费市场的持续恢复均会起到支撑作用。
不过,也应注意到,近期出现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明显增加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紧张问题仍将持续影响企业生产节奏,预计二季度影响幅度大于一季度,因此,仍需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中汽协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此前中汽协预计芯片供应紧张下半年就会好转,而按照目前的情况判断,这一问题四季度可能才会明显好转。
在尚未摆脱因疫情导致供不应求的芯片危机,进入今年3月,日本地震、美国寒潮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瑞萨火灾无疑是对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的新车生产雪上加霜,当下的全球汽车产业正进入第二轮大规模的停产风波。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包括沃尔沃、本田、日产、现代及通用、福特等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减产、停产计划。其中,蔚来汽车也于3月26日宣布受芯片短缺影响,将临时停产5个工作日,这也让蔚来成为国内首家因缺芯被迫暂停生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随后,上汽集团也于近日表示,去年三、四季度,上汽大众的部分车型已经因芯片短缺面临产能紧张;今年一季度,上汽大众的产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阶段性停产。公司称,现阶段,上汽大众会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排产计划,优先保证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的产能。
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产量势必将受此影响。此前,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预测认为,“目前我们判断2021年乘用车市场增速约为5.6%,但根据市场需求推测,今年乘用车需求端应在2160多万辆,这较全年预期的2130万辆多出了30万辆,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涨价、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短缺所造成一定的损失。”
基于此,接下来第二季度汽车产销量恐受直接影响。(来源:盖世汽车)
团购报名
阿维塔科技
AITO 问界
埃安
奥迪(进口)
Audi Sport
阿娜亚汽车
AITO 问界
北京汽车
北京现代
比亚迪王朝
宝马
北京奔驰
宾利
宝马MINI
保时捷
北汽制造
本田(进口)
奔驰(进口)
宝马M
别克(进口)
北汽瑞翔
比亚迪海洋
北京越野
北汽瑞丽
宝骏
长安福特
长安汽车
长安马自达
长城汽车
长安欧尚
长安凯程
创维汽车
橙仕汽车
长安启源
创维汽车
东风乘用车
东风风行
东风雪铁龙
东风小康
东风小康
东风英菲尼迪
东风日产
东风日产
DS汽车
大众(进口)
东风本田
东风标致
道奇(进口)
东风御风
东风新能源
大运汽车
电动屋
东风汽车
东风奕派
大迪汽车
大众汽车安徽
东风汽车
道奇(进口)
东风汽车
二一二越野车
飞凡汽车
福建奔驰
福特(进口)
福田汽车
丰田(进口)
法拉利
方程豹
firefly萤火虫
菲亚特(进口)
Faraday Future
福田火星
广汽传祺
广汽本田
广汽丰田
广汽讴歌
广汽中兴
光冈自动车
华晨雷诺
哈弗
海马汽车
合创汽车
华晨新日
恒润汽车
昊铂
华东汽车
华晨宝马M
悍马
华普汽车
华晨华颂
INEOS
iCAR
吉利几何
吉利汽车
江淮汽车
捷途
吉普
捷豹
江铃汽车
江西五十铃
江铃福特
江淮卡车
江铃集团新能源
Polestar极星
极狐汽车
吉麦新能源
捷尼赛思
极氪
吉利雷达
吉利银河
极石汽车
江淮瑞风
吉麦新能源
吉祥汽车
凯迪拉克
凯翼汽车
开瑞汽车
昆山专用汽车制造厂
焜驰汽车
LUXEED 智界
理想汽车
林肯
雷克萨斯
兰博基尼
领克
劳斯莱斯
零跑汽车
岚图汽车
路特斯
雷诺 江铃集团
乐道
LEVC
莲花汽车
LOCAL MOTORS
路虎(进口)
名爵
玛莎拉蒂
梅赛德斯-AMG
梅赛德斯-EQ
猛士科技
梅赛德斯-迈巴赫
MAEXTRO 尊界
摩登汽车
南京依维柯
南京菲亚特
南京汽车改装厂
南京汽车改装厂
欧拉ORA
欧铃汽车
奇瑞汽车
奇瑞新能源
奇瑞捷豹路虎
起亚(进口)
骐铃汽车
骐蔚汽车
奇瑞风云
奇瑞万达客车
庆铃五十铃
奇瑞汽车
荣威
日产(进口)
瑞驰新能源
睿蓝汽车
仁拓博歌
如虎
瑞驰汽车
上汽通用别克
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雪佛兰
斯柯达
SWM斯威汽车
上汽大通
斯巴鲁
曙光汽车
smart
思皓
上汽奥迪
深蓝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
赛力斯蓝电
STELATO 享界
双环汽车
萨博
世爵
赛麟(进口)
SRT
沈阳金杯
松散机车
SAIC 尚界
特斯拉中国
腾势汽车
坦克
特斯拉(进口)
TECHART
天津汽车
蔚来
沃尔沃亚太
魏牌
五菱工业
威兹曼
沃尔沃(进口)
蔚来
星途
小鹏汽车
现代(进口)
厦门金龙
小虎
现代N
新特汽车
星海狮
一汽奥迪
一汽-大众
一汽丰田
一汽奔腾
悦达起亚
一汽红旗
野马汽车
一汽海马
远程
仰望
英菲尼迪(进口)
一汽-大众捷达
英力士掷弹兵
永源汽车
一汽通用
一汽欧朗
裕路汽车
中国重汽VGV
郑州日产
知豆电动车
中兴汽车
智己汽车
智锐汽车
郑州日产
众泰汽车
正道汽车